找到相关内容3213篇,用时4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海德格与龙树:从“语言”概念到实践内涵之比较(下)

    :人不反思自身,他反思的是“语言” ,这即是陈荣华所说的: “在人的聆听和说出语言时,人的本性中没有他自己——没有人性(Menschheit,humanity) ,只有语言。”海德格彻底去人体化...与否,必须连根从大地中成长起来,为的是能够在天穹中开花结果。”以这样的态度,也许我们在大道上,会有著不同的经验与感受。  2、龙树语言概念的实践内涵  至于龙树语言概念的实践内涵,又是如何让人体证实相...

    妙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4764837.html
  • 河南云台山志:宗教篇(1)

    狠学苦练,学成后隐居太行深山研悟师传奥妙,最终悟得真谛所在,成为一代宗师,并创拳经理论“一经,二近,三跪,四成,五动,六灵,七开,八靠,九扣,十问”之法及人体各部位指导理论之法。  清乾隆年间,董已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81364863.html
  • 中国艺术精神的演进(1)

    标准出发,指出顾恺之所长仅在“格体精微”而未能传神达意,看来还是公正的。如果把顾恺之的作品,和他前代的汉魏绘画,以及他后面的唐五代的绘画,作一个比较,则不难发现,顾的成就在于他以比前人更准确的人体比例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5065242.html
  • 中国艺术精神的演进(2)

    世间烦恼通通脱去,使人体会到一种通透的解脱感和从未有过的愉悦与欢乐。  这种对于时间的奇特感受,过去一概被斥为“神秘的宗教内容”,其实,它更多是一种合理的心理现象。马斯洛称之为“某种高峰体验”。柏格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5065243.html
  •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2)

    南西北三间各长二千四旬。名胜神者,此州人体高于南洲人一倍故。小胜神洲在东胜神洲之南,胜胜神洲在东胜神洲之北,地形色相与东胜神洲同,惟面积稍小,水中土基皆与本洲相连。  唵蓝(字种黄色、南方平等性智,...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5465315.html
  • 九乘之巅——大圆满法

    火、风、空、识六大组成人体和宇宙。怎么把六大转化,何为十二因缘,什么是“涅架寂静”等等。其中必备的知识和条件就是认识到六道是苦,是火宅,产生出离心。要知道最高目标是什么,又知道路径,又拿到“地图”了,...

    陈泉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82365443.html
  •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2)

    圣”,又称“阿弥陀三尊”。  观音菩萨的宝冠上加了一个仿照如来形相的小“化佛”,大势至菩萨头上则加一个宝瓶。  救济众生的观音、阿弥陀佛的胁侍观音,又与“变化观音”不同,即前者作普通人体的姿态,为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065969.html
  • 十世纪至十三世纪的中国佛教建筑

    库院相对出现一条东西轴线,形成十字形轴线格局。佛殿居中心,道忠把这中心位置比作人体的心;僧堂是僧人日常坐禅的场所,僧堂与佛殿的布局关系,正可比喻成人的头脑与心脏的关系,僧众通过在僧堂和佛殿内修行而将...

    郭黛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4566503.html
  • 武则天的宗教信仰

    义的演变,却表赞同。因为摩尼教将“拯救光明分子”作为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任务,一切是非善恶均按照是否有利于拯救光明分子这一基本标准而加以判断;而人体中则囚禁了相当一部分“光明分子”,这些“光明分子”只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1166656.html
  • 解脱道论分别定品讲要

    人体死後腐化历程生不净想,以治贪等烦恼也。十随念者,谓念佛、法、僧、戒、施、天、死、身、息、寂。由此十事,令人起相续一境也。四无量(慈悲喜舍)及四无色之後二(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即超物质者(...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2666673.html